我国正处于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期,全国城镇人口今年首次超过农村。从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嬗变与冲突中,人民法庭作为司法的第一线,长期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沿阵地。
有着改革开放先发优势的浙江省,城镇人口已占61.6%。在城乡一体化的演变路径中,从礼治到法治的漫漫长途中,人民法庭始终坚守在定分止争的前哨,以全省1/10的法官数审理了全省的1/3案件,守望着“法治浙江”在“七山一水两分田”的古越大地茁壮成长。
坚持重心向下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一以贯之的理念。全省法院在党委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,按照“公正、廉洁、为民”要求,以创建“五好法庭”和“模范五好法庭”为载体,不断推进人民法庭迈上参与、引导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台阶。
上下齐心的“一把手”工程
一身便装,一双帆布鞋,还时常拎着一只环保袋。在浙江222个人民法庭,你很可能会遇上如此行头的浙江高院院长齐奇。2007年到任以来,齐奇在走访全省102家法院后,选择了微服探访的方式来更直接观察了解法庭“这个司法的最小单元”。轻车简从,直抵基层,察看庭风庭貌、旁听庭审、座谈交流。该表扬的表扬,该批评的批评,当场指出,事后刊发《情况告知表》通报全省。截至目前,他已微服探访18个法庭。在他的要求下,为法庭干警配发外出公干棉制服,为有条件的法庭干警办理人身保险,对探访中发现的“悬挂法庭庭训”、“法官着装”、“庭审主持”、“安全保卫”和“法庭保洁”等数十个方面的问题,上升到全省统一要求的高度来解决。
“法庭工作看着小,但怎么抓很有学问,某种程度上说是‘一把手’工程。‘一把手’重视了,各个法庭就不会单兵作战,法院上下就会形成合力,从而整体推进工作。”浙江高院民一庭负责人蒋卫宇说,齐奇上任伊始就提出要重视基层司法,一竿子到底抓法庭,要求各业务庭腾出1/3的人力、精力搞调研指导,运用指导性意见、会议纪要、法官咨询交流平台等多种载体,帮助基层法官解决难题,推动工作上台阶,凡基层法官来信,每信必回,至今已回信266件。
跟随大法官步伐,浙江高院领导利用调研机会检查回访人民法庭,民一庭每年对全省人民法庭随机抽查,明察暗访后逐一点评,全省通报。齐奇对此很是欣慰:“我们一起努力,年年暗访、检查,坚持数年,必有建树,必上台阶。”
“基层司法”作为浙江“八项司法”之一,已扎根全省三级法院领导思路。温州中院针对全市28个人民法庭中23个亟须新建或改建的情况,成立法庭工作领导小组,两次专题向市委报告,使法庭建设纳入《温州市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基础设施建设“十一五”规划》,进入县市区政法工作的年度考核,限时完成。面对征地、资金困难等,时任温州中院院长的崔盛刚多次深入一线,邀请党政领导现场办公,争取到省高院拨款1690万元、温州市级财政拨款1350万元、县级政府拨款6000多万元。五年来,新建成人民法庭用房11个、扩建2个、在建7个,建筑面积达4.5万平方米。
洞头县法院大门法庭成为大门岛的标志性建筑。同时,遵循乡土社会实际,温州中院出台“人民法庭便民诉讼二十条”,在全市推广午间法庭、夜间法庭和节假日法庭,设立审判站点,开展巡回审判,方便群众诉讼。
舟山是我国唯一一个由群岛组成的海上城市,境内1390个岛屿星罗棋布。全市14个人民法庭,分布在大小海岛上。“海岛渔区的特点决定了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,法庭工作做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海岛和谐,关系到平安舟山的建设。”在时任舟山中院院长何